-
「遇到困難,我也必須要微笑面對」。但是,如果笑不出來怎麼辦?
-
會有這樣的自我期許,也許與近代正向心理學蓬勃發展的結果有關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,正向心理學家做了很多研究,想要找出哪些事物會使人感到快樂,但就是無法解釋「做一個快樂的人」到底是不是合適的人生目標。
-
就某種意義來看,正向心理學預設了一套價值觀,渴望幫助人實現更完整的生活,但是卻較少深入探討價值,以及對於完整生命的看法。
-
於是「我必須要快樂起來,做一個快樂的人」就成了游走在事實與價值之間的尷尬地帶。
-
我想表達的是,「事情實際上是怎麼樣」與「事情應該要是怎麼樣」,也就是「實然」與「應然」的區分,也是不容忽視的。
-
當我知道了「遇到困難,自己卻沒能微笑面對」這件事實之後,我們可以繼續討論,我應該要微笑面對嗎?在困難面前,有甚麼好笑的?微笑面對這四個字,實際上是什麼意思?是真心覺得愉悅而牽動了表情肌嗎?還是某種自我欺瞞、試圖逃避焦慮情緒?或者你認為這樣做能感到快樂,避免痛苦?
-
不過,快樂也只是一種感覺,甚至被證實只和血清素、多巴胺和催產素的濃度有關,那是不是只要遇到困難只要去運動、吃甜點,也能產生和微笑面對類似甚至更加具體的結果呢?(不要覺得荒謬噢,我們身旁有不少人是這麼做的。)
-
獨立思考,跟著主軸前進,而不是這句話給我什麼感覺,馬上就信了。也盡可能的不把想要的結論當成討論的起點。真正的問題,或許是「我該如何面對困難」、「困難在我的人生中扮演什麼角色」,也可能是「我該如何取得母親的支持」。總之,不太會是「面對困難時,我該如何微笑面對」。
-
最後,當作樂趣,我試著大膽的猜測,所謂「微笑面對困難」,本質上,就只是一種在文學技巧上的矛盾所製造出來的美感。就像我說「此時此刻,在他心中升起一份過於喧囂的孤獨」。畢竟,一個人除了精神崩潰或是為了某種社交目的而隱藏情緒之外,遇到了困難,實在沒理由微笑面對或是發自內心的感到愉悅。
-
因為美,所以更容易在我們心中留下刻痕。我們時常用它來鼓舞自己在乎的人,傳遞一份精神上的陪伴。當然,偶爾也能是建立信心的自我對話。
-
詩終究無法取代真理,但韻腳中的隱喻卻能掀起暗夜的布幔,讓人抬頭仰望一切的起點。